办好为民实事,夯实民生保障
来源: 发布时间: 浏览次数:
打印
【字体:

今年以来,名山区立足新发展阶段,深挖就业“蓄水池”,拓宽创业“致富路”,把稳民生“方向盘”,大力实施“搭平台、稳岗位、优服务”等一揽子工作举措,为全区就业创业工作注入强大动力,1-7月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44人,就业局势保持稳定。

一、在稳岗扩岗上亮新招

一是拓岗位。深度挖掘岗位,拓宽服务维度,多渠道摸清各类用工主体和零工需求信息,形成岗位信息清单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各类招聘活动,将岗位亮出来、送下去。今年以来,组织现场招聘会19场,其中送岗位下乡11场,网络招聘会4场,涉及岗位信息1.27万条。二是谋合作。深化与邛崃市、蒲江县、大邑县区域合作协议,落实合作清单内容,发布共享岗位信息1500余条。加强与西藏城关区、乃东区、巴宜区、卡若区对接交流,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,共享岗位资源、共谋民生事项,推动双方就业创业提质增效。三是强政策。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,全力做好基层就业项目招募,不断拓宽就业渠道,为区域注入青春力量。今年以来,组织47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、16—24周岁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,招募 “三支一扶”大学生17名,目前已全部完成体检。

 二、在毕业窗口期优服务

一是保落实。始终紧盯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,多方位做实就业贴心事。捕捉毕业黄金期,深入开展2024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,提供至少 1 次政策宣介、1 次职业指导、3 次岗位推介、1 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的“1131”服务,助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。目前,已对267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全覆盖联系。二是瞄靶心。建立就业动态清单,根据毕业生专业、技能、个人需求等情况,精准收集区内区外岗位信息,靶向将岗位送准、送好,提高就业有效性。现已帮扶实现就业77人。三是重引导。以活动“职引”未来,助力就业创业。组织举办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活动,32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参与活动,通过实地观摩创业点位、聆听职业指导讲座,学员自我认知更加清晰,求职创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。

三、在就业帮扶上用真情

一是强宣传。加大政策供给力度,传达《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措施》文件精神,突出重点群体就业优先导向,深入13个镇(街道)、企业进行“一对一”“面对面”宣传解读,让基层“零距离”知政策、懂政策、用政策。二是筑平台。不断健全“服务、活动、政策”三大创新创业体系,以创新带动就业,用就业托住重点群体生活保障,提升创贷工作数智能化、快捷化水平。把用好创业服务平台功能作为创业工作出发点,持续推动创业担保贷款提质增量,创业补贴真金白银发放到位。目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13.5万元,创业补贴10万元。三是惠民生。统筹做好脱贫人口、残疾人、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,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,动态消除“零就业”家庭,兜住兜牢民生底线。今年新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39个,累计在岗655人。

四、在技能培训上强质效

一是优环境。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,不断完善职业技能培养、考核评价和人才服务体系  ,树立“技能+就业”理念,持续优化职业技能人才成长、发展环境。全区累计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,省级乡村振兴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1个。二是提质效。摸清培训意愿,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,通过日常考勤、阶段评估、年底考核(评价)“三位一体”模式进行综合评价,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,提升训后就业率。目前,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期,参训学员1051人次,其中中级工4期,高级工3期。三是抓创新。强化“新八级工”制度宣传、落实,锚定新培训模式,鼓励企业采取“双师带徒、工学交替”模式对新招用员工、转岗员工共同进行培养学徒,并发挥技能强区效能,鼓励“技能出国”,多维延伸技艺影响力,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,培育更多的高技能人才,建好并建强区域技能人才队伍。今年拟开展学徒制培训2期,培训企业员工120余人,着力提升就业竞争力。

下一步,名山区围绕“稳就业、保用工、促发展”,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,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,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。一要不断优化工作方法,主动向前服务,紧扣市场需求及求职诉求全力稳岗拓岗,为区域就业创业注活力,乡村振兴赋动能。二要不断打造就业服务新场景,强化“院校+企业+政府”三方联动,推动就业服务向校园延伸,劳动力向企业输入,助推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企业招工用工双向奔赴。三要广泛收集群众意愿,结合市场供需情况区域产业特色,有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,提供“需求+培训+就业”服务,突出技能实用性、质效性为,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。


微信
今日头条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