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建引领提高群众积极性 垃圾分类激发绿色新活力 ——名山区百丈镇高岗村垃圾分类进入“2.0版本”时代

来源:
2024-08-15 09:36
浏览:
收藏 打印

吴洪琴介绍高岗村垃圾分类情况

行走在名山区百丈镇高岗村,整洁的街道与错落有致的农舍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。然而,在这片宁静与和谐之中,记者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“缺失”——全村竟没有一个显眼的垃圾收集站。

踏入村民高在珍的家中,她正忙着清扫家门口,旁边是两个分类垃圾桶。她笑着说:“塑料袋是白色垃圾,不可回收,就统一放在门口等清运车拉走;菜叶果皮这些可以降解的,就倒进田地里或茶树下。”原来,垃圾收集站变成了村民家门口的分类垃圾桶,“高岗村模式”以其“户分类、村收集、乡清运、县(区)处理”的农村垃圾治理机制,实现了垃圾的就地分类与源头减量。这也是“高岗村模式”的生动体现。如今,这一模式已悄然升级为“2.0版本”。

农村是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战场。农村垃圾分类“高岗村模式”是一种来自农村基层、自下而上、为解决问题而产生的“微创新”,为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度变革带来了示范效应,形成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创新经验。

“在农村垃圾分类‘高岗村模式’不断凝练、总结和分享的基础上,经过调研分析,我们发现,‘高岗村模式’的表面特点是通过小成本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,但其核心优势在于全民参与的村民自治行为。”高岗村党支部书记吴洪琴介绍,持续激发群众积极性,推动村民自治善治,是打造“高岗村模式2.0版本”的必经之路。

为了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,村“两委”决定推广群众积分化管理。以落实“高岗村模式”、参与公益活动等为重点,制定详细的积分细则。每季度,村里都会开展入户打分,并依托“道德积分超市”,鼓励农户用积分兑换物品。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垃圾分类、文化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的热情。

“积分能换生活用品,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。”垃圾分类网格员樊兴文说,“道德积分超市”让大家自觉主动地保持环境卫生,使高岗村始终保持着干净整洁的面貌。

采访中,记者还特别参观了高岗村的蚁易屋——一个闲置物品漂流站。在这里,记者看到了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,它们都是村民家中闲置的物品,通过售卖或交换的方式,在这里找到了新的用途。

“我把家里的一些旧东西拿到这里来,没想到很快就有人感兴趣,换了一些我需要的东西回去。”村民高在兴笑着告诉记者,她对蚁易屋的运作方式赞不绝口。

高岗村的绿色革命并未止步于此。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是打造“2.0版本”所需攻克的重要一环。为此,村“两委”将闲置资产进行盘活,建成了绿色生活文明实践站。实践站内除了蚁易屋,还分设了蛹工坊、绿商店等功能区,分别负责闲置物品的再创作以及环境友好型物品的售卖。

其中,蛹工坊是闲置物品的创意工坊,让闲置物品焕发新生;绿商店则售卖可再生资源物品和废弃物再利用的文创品;而智能回收家则打通了农村垃圾回收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使垃圾回收实现了数字化。

对此,吴洪琴表示,“2.0版本”的“高岗村模式”,更加注重党建引领和群众参与的结合,通过“绿色低碳、物尽其用、环境友好”的标准,建立起一个集教育、科普、低碳环保为一体的综合平台。不仅解决了农村闲置物品处理难、可回收物回收难等问题,构成了“高岗村模式2.0版本”的重要一环,还推动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和乡村产业的绿色发展。

实习生  李佳蔚  本报记者  石雨川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主办: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   承办: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 

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  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   蜀ICP备13021309号-1

Baidu
map